在忻州一中項目現(xiàn)場,正在施工的教學樓除了用抗震阻尼器讓樓體的腰桿更柔韌,在建的每一棟樓的“腳跟”也有特點。一般建樓房都是在地基上面直接蓋房,這里的教學樓底部則立著一個黑色橡膠制成的圓柱形底座,把樓體水平隔開。圓柱形的隔震橡膠支座夾在大樓基礎層和大樓主體的隔震層內(nèi),以減少共振效應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能將水平地震作用減小為原來的40%。隔震橡膠支座其實是利用了橡膠的彈性。網(wǎng)絡上一個臺風視頻能明顯看到其作用:在一座橋的橋墩上安裝了類似裝置,刮臺風的時候,橋墩左右擺動,甚至移位達到20厘米左右,橋體也沒有垮塌。目前很多橋梁、機場、劇院、高架橋修建時都使用了此項技術。
運城市永濟市的御園小區(qū)在建筑時也運用了這一技術。御園小區(qū)的建筑底部也安裝了隔震橡膠支座,地震來臨時,房屋如果受了左右之力,就會水平位移,左右搖擺,裝置可以保證房屋左右搖擺后復位,為樓體增加了彈性。而且在樓與樓之間留出了足夠縫隙,地震時,給建筑物留出足夠空間擺動,使得建筑主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大大